标王 热搜: 创业大赛  企业产品推广  企业推广方案  创业好项目  企业网站推广方法  酷狗音乐  新零售  供应链  企业微博营销  物流 
 
瓷爱品牌招商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创业资讯 » 创业宝典 » 正文

iPhone十年,移动创业十年,新的红利会在哪儿?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5-02-13  作者:365加盟网  浏览次数:939
核心提示:新一代iPhone如约而至。...

新一代iPhone 如约而至。

此时距离第一款iPhone发布已经过去十年。

2007 年 1 月 9 日, Macworld 大会,乔布斯身着三宅一生黑色圆领毛衫、Levis 蓝色牛仔裤,用后来大家已经熟知的语调讲述起刚刚诞生的iPhone。

可能,当时不少人都不会想到,这一晚揭开了智能手机革命的大幕,也开启了互联网+创业的启蒙运动。

抓住iPhone的机会,不是功利,而是能力。

过去10年,由于iPhone,造就了知名创业商品,也收获了明星创业公司;也由于新iPhone,大体量APP悄然沉寂,很多独角兽轰然倒地。

站在iPhone十年的路口,下一个享受红利的可能是哪个?一互联网+的创业史,背后就是一部iPhone变迁史。

每一代iPhone的新功能、新变化,其实都在无形中改写了创投商业历史、网络历史。

第一代iPhone谈不上惊艳全球,却是第一部真的面向用户的、消费电子类的智能手机。

iOS和谷歌紧接着推出的Android,给智能机年代搭出了框架。

这个阶段给中国创业人士最大的红利就是启蒙。

其实,之前中国已经有一批探索互联网+的创业公司,不过他们还在纠结GPRS和WAP的制式之争。

iPhone让这个阶段直接被略过了,虽然当时还没App Store,但不少开发团队已经开始效仿iPhone应用的样子谋划商品,大伙内心深度的OS开始变成原来互联网+是这么玩的。

第一波互联网+创业的工具红利随着着iPhone3G缓缓而来。

回望移动创投史,第一批真的抓住iPhone红利的是一批工具类应用,有些到今天全民耳熟能详。

当时iPhone自己功能稀有,客观上促成了这批工具类应用诞生。

主观上,App Store给开发者7成收益,促进开发者的热情。

这个时候不少VC也看准了互联网+机会,开始投资APP,又加上了一把火。

这类享受了红利的APP都非常轻,功能也比较简单,团队也都比较小。

Camera360、日历365都是那时候起来的。

当时还有不少计算器、量角器、单位换算、工具箱如此的应用,当时很热门。

其中的优质应用,目前早已经用户过亿,拿了几轮筹资。

但一方面因为他们是开发者,而不是创业人士,缺少管理较大团队经验;其次,商品功能过于简单,商业化艰难。

所以常见的遇过增长困境,后来命也非常不同,有些在寻求国外突围,有些被巨头招致麾下,还有些只能苦苦坚持。

当大家有了工具,总会感觉开始少了信息。

iPhone3GS发布后,信息的红利年代开始了。

其实与之有关两个最主要的功能模块3G互联网和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iPhone3G上就发布了。

只是当时大伙都在抢着做更容易开发的工具类。

到了这时,能开发的工具也开发差不多了。

第一抓住机会的是一批在PC上有内容积累的公司,其中最典型的是大众点评,同年拿到光速投资,慢牛开始快跑。

一些先知先觉的内容源,譬如门户也开始谋划简单的新闻推广客户端。

与此有关的还有一些更重的工具,主要为知道决用户浏览信息问题,把内容从PC搬到手机上来,譬如,UC浏览器是在那前后推出iOS版的,这次转型才有了后来的UC。

地方也成了内容的一部分,LBS定义带火了几家以签到为卖点的应用,譬如街旁,但由于没场景,不久也遇见了瓶颈。

这个时候期,还有一类内容爆火,就是游戏,譬如植物大战僵尸和愤怒的小鸟。

甚至可以说,由于这类游戏火了,触屏才变成趋势。

在这条路径上,醒悟得最快,并作出了中国特点的是触控科技,热卖商品是捕鱼达人。

同样是在这一时期,互联网+改革产业链的效应开始显现,依靠内容分发的SP最受冲击,哀声怨道。

这在某种程度上,也激起了投资热情。

其实,这个时候,也有一些早期的开发者,积极构思将来,应用多样化,内容型应用兴起,进行了不少有意义的探索。

这类探索受制于当时iPhone的功能、外面环境的限制,并未成功,但在日后都让人发扬光大。

社交红利年代是随着iPhone4(s)产生的。

iPhone 4(s)开始,iPhone不再是小众的拥趸,而变成了大众消费品。

iPhone 4和前面几代相比,最吸引用户的是它的摄像头与超高分辨率的屏幕,读图年代因此触发。

同时,用户开始感觉单向Push的内容没的意思是,开始追求互动,也推进了国内社交创业的红利。

这一时期,海外Instagram大放异彩,在4s之前推出的微信开始迅速获得用户,陌陌顺势推出。

图片加互动也使得内容类应用出现新玩法,典型代表是微博,点点、啪啪都火过。

需要得说的是,这个阶段是拜苹果教最热门的时候,周鸿祎、罗永浩都是代表人物。

看中iPhone红利创业者愈加多了,但角逐也愈加激烈了。

2012年,App Store里的应用数目已经超越100万,基本上所有正常人能想到的范围和长尾需要,都已经有人在做了。

不能不说,这之后iPhone带来的创业红利在无声无息的消退,创业的门槛减少了,但创业成功的门槛却愈加高。

从iPhone5开始的库克年代是消费创业的红利期。

iPhone5开始,手机大革新愈加难,APP应用也越做越重,创业人士更多是在商业模式上寻求突破,譬如电子商务、O2O,再加上指纹功能性模块减少了支付的门槛,促进了应用的场景化。

手机大屏化、4G互联网普及,倒是带动了新的富媒体内容创业,最好理解的美拍、小咖秀、快手都由于这个火过,整理了外接传感器或者外部信息,譬如加了外部传感器的智能硬件,譬如加了LBS和AR的Pokmon Go 。

其实,这个时候,应用已经越做越重,将应用做轻,反而又有了机会。

这个阶段,最明显的是基于云、云数据的复杂工具应用又重新回归;基于微信的公众账号、微信小程序在特定场景下开始俘获用户。

这正好讲解了近几年创业的两个趋势:一个是内容类的愈加多,既然不可以形成某个场景的垄断,做内容总行吧;一个是应用前端愈加轻,但后端原来越重,或是后台非常重,或是线下非常重。

被不少人看好的B2B、企业服务、网络金融、共享经济都符合这一特征。

二抓住iPhone的机会不是投机,是一种能力。

iPhone引领的互联网+机会面前,每人平等。

但要吃尽机会的红利,将公司做成一家大公司,却并困难。

每一次基于iPhone的新创意,都大概无意中与数以万计的开发者撞车;每一波iPhone升级回归,都大概是上一代商品的出局时刻。

商业终究回归本质,即便曾一飞冲天的创业人士,假如没办法飞速跟进或者补足内功,也难免一蹶不振。

第一批真的抓住 iPhone 红利的那批工具类应用,有些到今天全民耳熟能详。

它们因功能简单而起,但商品简单总是商业化艰难。

他们常见遇见过增长困境,卡在C轮难,想要通过国际化、电子商务、出周围硬件商品寻求突破,苦苦挣扎,稍有知名度、用户、特点的工具,基本都卖身了。

譬如Camera 360是中国最早的拍照类应用之一,全球用户已经超越3.5亿,巅峰时在App Store的排名一度超越Instagram。

到了iPhone 4年代,iPhone拍照能力大幅提高,Camera 360的功能正在遭到冲击。

后起的应用直接调用iPhone 拍照、图像接口,增加了类似的功能,Camera360的地位愈加尴尬。

为了打破用户增长的天花板,Camera360也积极在国外寻求突破,但也无力打破商业模式的困局云服务、智能硬件、冲印都没大进展。

即便这样,作为第一代互联网+创业人士,他们依旧应该被铭记他们走出了一条不完全同于网络的创业道路。

同样是工具,后来猎豹走商品矩阵路线,搭移动广告平台,成功在美国上市,算是获得了阶段性创业胜利,但他们依旧要解决大规模盈利问题,目前也将重心放在了机器人和AI。

从信息红利年代开始,创业人士们就开始面临角逐,且角逐环境日益激烈。

到iPhone 3GS发布前夕,iOS上的应用数目就已经超越22万,基本上正常人能想到的工具都被做完了。

2012年时,App Store里的应用数目已经超越100万,体目前商品端,就是所有你能想到的范围和长尾需要,都已经有人在做了。

2015年时,仅中国区的苹果开发者数目就已经超越 100 万人。

这种角逐之下,赢家未必能通吃,但弱者却可能被甩的更远。

社交红利的年代,收获了微博、陌陌,却也使得错过机会的天涯、猫扑被甩在后面。

2015年时,过去捧红了奶茶妹妹、教授易小星,塑造了虚拟明星小月月的天涯,终于宣布带伤上市,16年后估值大约在 10 亿人民币左右。

同一年,教授易小星创办的公司万合天宜完成B轮筹资,虽然金额未透露,但此前的A轮筹资金额就在数千万元人民币。

社交红利年代,恰是中国互联网+创业最欣欣向荣的年代。

兴盛的背后,一个事实比较容易被忽视:那些原本在信息互联年代就拥有用户、流量、品牌的玩家,若能把握住互联网+的新机会,则有机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。

到了消浪费时间代,后端愈加重,如此的趋势则更为明显。

2014年TalkingData统计结果称,覆盖率Top20的移动应用中,BAT强势占据十六个,其中腾讯系独占九大应用。

到了2017年,极光云数据统计后发现,前20的移动应用,基本来自BAT或者BAT投资的公司。

这也难怪,近年来,互联网+红利是不是结束的讨论愈加多,互联网+下半场成为热词。

去年年底,围绕李彦宏的那句互联网+红利已经结束,将来不可能再有独角兽出现,业界还唇枪舌剑了一番,不少大佬和创业人士都参与其中。

马化腾拿摩拜、OFO举例,觉得互联网+还有不少革新机会,虽然说增长速度放缓了,但体量还是非常大,每年都有新公司出来。

36氪开创者兼CEO刘成城则表示,互联网+红利结束,但仍会出现独角兽。

其实,如此谈论背后,本质还是大家热心红利、热衷探寻新的红利。

三将来还是否会有新红利,新红利可能在哪儿?这类都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。

这种焦虑的时刻,大家又重新将目光聚焦苹果。

其实,iPhone的红利,不止是iPhone带来的红利,而是iPhone引领的互联网+红利。

这一点,大伙都了解。

只不过,在过去的很久里,苹果一直都是革新的引领者,全球70-80%的Android设施一直都是积极的跟随者。

当业界暂时还找不到答案时,老大哥苹果就成了大伙最后的期望。

这就一定量理解了,这几年的新款iPhone总让不少创业人士失望。

不过,这类失望的创业人士并没闲着,他们中的一些在积极帮苹果想创意,做下游应用,倒逼上游硬件厂家革新。

你看,这两年苹果发布会后,媒体的报道中,有不少标题都是苹果发布了XX和XX,但没XX。

而另一些更为激进的创业人士也在考虑,智能手机还是否将来的商品形态,AR眼镜、智能音响、可以语音交互的耳机有没可能成为下一代网络的硬件载体。

而这类,会成为新的创业红利么?

 
关键词: 科技创业
 
[ 创业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 
推荐图文
推荐创业资讯
点击排行
中国大学生创业网 - 加盟,加盟好项目,小本创业,2020最有前景的创业项目